close

  江與城
  永不停歇的湘江,帶著穿越時空的記憶負重前行。
  這條承載希望的江,在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中,也讓她漸漸遠離“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映像,沉重的污染讓滾滾北去的湘水愈發疲憊,母親河在享受榮光之時更有無言之痛。
  圍繞湘江保護與治理,作為上游城市的郴州,求索湘江盛景,正在大刀闊斧地捍衛母親河的尊嚴和榮耀——關停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態度之堅,在治污中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打響一場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戰。郴州市委書記向力力表示,郴州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把郴州建設成為宜居利居樂居城市。
  特派記者 小劉軍 聶映榮 鄒麟
  A 鐵腕治污關停三十六灣讓湘江逐步走出陰霾
  數十年來,以郴州臨武縣的三十六灣等礦區為代表的7大礦區,成為湘江流域主要的工業污染源地。不少人帶著財富離開,卻給子孫後代和青山綠水留下纍纍傷疤和長久痛楚。
  在2008年關停之前,這裡的懸崖峭壁之間,聚集了來自九省的淘礦大軍。有兩百個礦點和九百多個非法採選場。“到處都是房子,層層疊疊,那個場景比佈達拉宮還‘壯觀’。”臨武縣環保局副局長李忠興說。
  “以前是用土法選礦,污染很大。”老礦工譚先聖回憶。沒有任何環保設施,廢水毫無遮攔地傾瀉而下,隨意堆放的廢石、廢砂、廢渣經山洪沖刷流入河道,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的濁流,經三十六灣兩江口,奔瀉至湘江的二級支流甘溪河。經過數十年的無序開采,扭曲的河床里到處是累積的尾砂。
  “厚達15至20米深,據不完全估算,總量達5000萬立方米,若不進行固化,將向下游轉移。”李忠興說。
  而譚先聖則遺憾地說:“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條河裡的水是清的,我還經常去游泳。你看現在這個樣子,澆菜、洗手都不行。”
  B 生態修複從遍地廢礦渣到宜居沙灘公園
  猶如同污染賽跑,治污的步伐也在加快,三十六灣終被關停。根據《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將其劃入污染源控制的“七大戰區”之一,在資金支持的同時,還將首次嘗試上游生態補償。
  眼前的西河沙灘公園曾是大量廢渣堆積的地方。“2011年以來,蘇仙區投資1.3億元,在原尾砂礦閉庫區域進行生態修複,將該處的廢渣進行檢測分類,將危險性廢渣轉運至經過防滲處理的尾砂壩,把非危險性廢渣就地掩埋。”郴州市環保局副局長蔣紅彬說。
  新建的西河沙灘公園風景宜人,2個休閑健身廣場、2個沙灘游樂區、1個生態停車場。“要是在以前,不要錢我都不會住。現在環境很好,交通又便利,住在這裡感覺還蠻不錯。”正帶著孩子在沙灘上玩耍的市民劉小紅高興地說,“聽說這裡的細沙都是從海南三亞運來的海沙,女兒非常喜歡來這裡。”
  去年,該項目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我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最高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C 呵護水源東江湖力爭明年底實現凈水出湖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郴州的東江湖對於湘江來說,尤為重要。
  東江湖位於湘江支流耒水上游,相當於半個洞庭湖,是中南地區第二大人工水庫,被譽為“湘南洞庭”,森林覆蓋率達72%。據檢測,該水庫的水全部符合國家一類水質,可直接飲用。
  “東江湖的水質非常好,清甜清甜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從東江引水到郴州城區後,我們家就一直喝。”郴州市民劉崇洋說。
  去年,東江湖成功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生態湖泊保護範圍。郴州對東江湖保護區實施“有樹不砍、有水不漁、有礦不開”。郴州還是全國45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之一。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瞿海說:“將進一步加大保護、治理和監管力度,力爭到明年底,實現清水入湖、凈水出湖,把東江湖流域打造成全國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的典範和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D 產業轉型礦業經濟貢獻率由第一下降至第三位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郴州有“中國有色金屬之鄉”、“華南能源之地”之稱,是全國19個重點產煤地市之一。“礦業經濟一度占到全市財政收入的75%以上,礦山也成為環境污染的源頭。”蘇仙區的白露塘鎮是柿竹園有色金屬礦的所在地,一名基層鎮幹部坦言,面對是要經濟還是要環保的命題,政府和群眾一度陷入兩難境地。
  必須實現產業轉型,才是治理之本。“破解畸形發展的經濟結構,擺脫資源路徑依賴,化解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社會壓力,為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探索新路。”向力力說,通過狠抓礦業經濟轉型,全市採礦權由2005年底的1295個減少至577個,煤礦由576個減少至165個,非煤礦山由747個減少至125個,19個重點礦區整合基本完成,由粗放型向精深化、集約化發展邁進。
  擺脫資源路徑依賴已走出實質步伐,礦業對郴州經濟的貢獻率由第一下降至第三位。另一面是,近三年來,全市經濟逆勢上揚,由全省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步入全省第一方陣。
  “是不是達到全面小康,人民群眾是不是感到幸福,不能只看GDP、只看物質財富,還要看精神財富、看生態居住環境和健康水平。”向力力說,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是脫貧致富、後發趕超的科學發展道路。
  一條江,在思辨中涅槃;一座城,則在夢想中崛起。  (原標題:一湖清水 為母親河守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qgwgk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